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3

来源:湖北专升本网 阅读人数:190 时间:2021-02-21 13:40

免费提供学历提升相关问题解答,让您升学无忧

阳老师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 一级讲师

以下是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正在准备入学测试的考生们可以做做看以下试题。
 
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3
 
26、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答案: 对
 
27、苏轼诗歌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文为诗"。( )
 
答案: 对
 
28、世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
 
答案: 对
 
29、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 )
 
答案: 错
 
30、贾谊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政论散文。( )
 
答案: 对
 
31、《茶馆》按历史顺序写了旧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
 
答案: 对
 
3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
 
答案: 对
 
33、王安石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提出了系统的文学主张。( )
 
答案: 错
 
34、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者是赵崇祚。( )
 
答案: 对
 
35、《楚辞》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
 
答案: 错
 
36、《还魂记》又名《牡丹亭》。( )
 
答案: 对
 
37、《蒹葭》是一首思慕和追寻恋人的情歌。( )
 
答案: 对
 
38、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标准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
 
答案:错
 
39、《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都是东汉时的著名诗人。( )
 
答案: 错
 
40、从象征的角度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反封建的战士。( )
 
答案: 对
 
41、欧阳修是《新五代史》的作者。( )
 
答案: 对
 
42、记叙只有主观性的记叙而无客观性的记叙。( )
 
答案: 错
 
43、何其芳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诗派"现代派"的成员。( )
 
答案: 对
 
44、《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
 
答案: 对
 
45、散文《爱尔克的灯光》出现了三种意味的"灯光"。 ( )
 
答案: 对
 
46、花间词的主要功能是"助欢佐乐"。( )
 
答案: 对
 
47、和宋代的南戏不同,元杂剧中是所有角色都可以演唱的。( )
 
答案: 错
 
48、革命样板戏总共有10个。( )
 
答案: 错
 
49、律诗滥觞于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
 
答案: 错
 
50、南朝刘宋时期骈文的代表作家是颜延之、鲍照和范晔。( )
 
答案: 对
 
51、给朋友写信,为表示谦虚,抬头可以称愚兄,落款可以写贤弟。( )
 
答案: 错
 
52、提出"不平则鸣"创作口号的是柳宗元。( )
 
答案: 错
 
53、山谷道人是黄庭坚的号。( )
 
答案: 对
 
54、宋代"说话人"有专门组织,称为"书会"或"雄辩社"。( )
 
答案: 对
 
55、《珠玉词》是晏殊的词集。( )
 
答案: 对
 
56、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 )
 
答案: 对
 
5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
 
答案: 对
 
58、"天安门诗歌运动"是群众自发的诗歌集体创作运动。(  )
 
答案: 对
 
59、唐代传奇小说由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而得名。( )
 
答案: 对
 
60、班固所著《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答案: 错
 
6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
 
答案: 错
 
62、《欧游杂记》的作者是余秋雨。( )
 
答案: 错
 
63、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之一。(  )
 
答案: 对
 
6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的意思是“古代乡学的名称”。()
 
答案:对
 
65.“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其中“兵燹”的意思是“战火”。()
 
答案:对
 
66.通告、决定、启事、广告等都是公文。()
 
答案:错
 
67.公文的秘密等级分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等级。()
 
答案:对
 
68、《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
 
答案: 对
 
69、《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文。( )
 
答案: 对
 
70、"楚辞"大量使用楚地方言"兮"字。( )
 
答案: 对
 
71、老舍的《茶馆》是新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 )
 
答案: 对
 
72、《故乡的野菜》是鲁迅的杂文集。( )
 
答案: 错
 
73、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  )
 
答案: 错
 
7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出自《桃花扇?却奁》。( )
 
答案: 错
 
75、《呐喊》《彷徨》都是鲁迅的小说集。( )
 
答案: 对
 
76、"西昆体"是南宋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 )
 
答案: 错
 
77、朱自清的《给亡妇》具有明显的絮语散文的特点。( )
 
答案: 对
 
78、《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文人五言诗。( )
 
答案: 对
 
79、《清忠谱》和《桃花扇》集明清传奇之大成。( )
 
答案: 错
 
8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体现了苏轼旷达的词风。( )
 
答案: 对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谏逐客书》,回答1-3题
 
谏逐客书(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请回答1-3题
 
1.《谏逐客书》选自(     )。
 
A.《左传》 B.《汉书》 C.《战国策》 D.《史记》 E.《后汉书》
 
答案: D
 
2.《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
 
A.客人 B.客卿 C.说客 D.商人 E.本国士大夫
 
答案: B
 
3.《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连篇,文章气势雄浑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要害
 
答案: D
 
(二)阅读《乡愁》,完成4-5题。
 
乡愁(余光中1928 -201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请回答1—2题
 
1、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 。
 
A.琼州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台湾海峡    D.白令海峡
 
答:C
 
2、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     )。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D.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爱情、友情、亲情。
 
答:B
 
(三)阅读《<论语>的温度》,完成6-10题
 
《论语》的温度(于丹)
 
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
 
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请回答1—5题
 
1、《论语》的作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孔子的弟子     D.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答:D
 
2、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 ( )
 
A. 以身体之,以血验之
 
B. “觉”在某一刻
 
C. “悟”在漫漫岁月
 
D. 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
 
答:D
 
3、 “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答:A
 
4、 “《论语》的温度”是指《论语》蕴涵的道理,那么“不烫手,亦不冷漠”是什么意思?(     )
 
A. 《论语》的道理既不很艰深,也不浅显。
 
B. 《论语》的道理很艰深。
 
C. 《论语》的道理既艰深又浅显。
 
D. 《论语》的道理浅显。
 
答:A
 
5、文章第六段借子贡的“慌忙”来反衬孔子的“淡定”,是为了突出孔子的什么形象?(   )
 
A. 圣人的形象    B. 平易近人的形象   C.伟岸的形象   D. 为人师表的形象
 
答:B
 
(四)阅读《爱莲说》,回答1-3题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请回答1-3题??
 
1、“濯”字注音正确的是(    )
 
A. zhuó      B. zhào   C. zhái   D.   dí
 
答案:A
 
2、周敦颐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A. 潇洒、闲逸的生活态度
 
B. 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C. 不与世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
 
D.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答案:C
 
3、周敦颐被后人称为(    )。
 
A. 横渠先生      B. 五柳先生   C. 沧溟先生   D.  濂溪先生
 
答案:D
 
(五)新诗赏析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答案:C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答案:B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答案:D
 
(六)阅读《都江堰》(节选),完成1—4题
 
《都江堰》(节选)  (余秋雨)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继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20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请回答1—4题?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是(    )
 
A.作者抱着一种否定的态度描写了都江堰的文明。
 
B.作者把都江堰比喻为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生动贴切,耐人寻味。
 
C.“突然撒起野来”用的是反语,意在表现都江堰水的恼羞成怒。
 
D.“都江堰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只肯定了当年李冰兴修水利造福后代的伟业。
 
答案:B
 
2、第三段浓墨重彩,对都江堰的水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描述不当的是(    )
 
A.表现水的魅力,赞美水的强悍生命力,
 
B.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肯定了都江堰的游观价值
 
C.为下文写李冰精神作铺垫
 
D. 衬托青城山的清幽
 
答案:D
 
3、对“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这个古代水利工程体现的治水理念和经验,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
 
B.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人身上体现的为民造福的献身精神,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C.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
 
D. 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力
 
答案:C
 
4、本文写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对其创作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歌颂都江堰,高度评价李冰从实践中总结治水经验的巨大作用,歌颂了古代水利科学的伟大成就
 
B.赞美李冰为民做实事的献身精神,充分肯定李冰为利民、富民,既做官又做水利专家的政治道路
 
C.称颂李冰父子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永世长存,并代代相传
 
D. 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为都江堰的旅游做宣传
 
答案:D
 
(七)阅读《陋室铭》,回答1-3题
 
陋室铭(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请回答1-4题: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D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答案:B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斯:这)
 
B.可以调素琴(调:调整)
 
C.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偏心)
 
D.但当速反耳(反:通“返”,返回)
 
答案:B
 
4、下列诗句哪一项不是刘禹锡所做(    )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D
 
(八)阅读《汉字美学》,回答1—3题
 
汉字美学(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请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投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答案:B
 
(九)阅读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回答1—3题
 
《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蔡映洁)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B.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C.“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总结。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本文写到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人类的工具。
 
D.本文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C.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D.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答案:D
 
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3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对各位考生们有所帮助。

编辑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来源于本站原创以及网络整理,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交流参考!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hb191.com/wjzt/4599.html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
湖北专升本网微信小程序/交流群/公众号
湖北专升本网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加入"微信小程序"

考试通关必备神器!真题、专项练习端好备考资料、网课等一应俱全

专升本网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湖北专升本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帮助广大考生更加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取考试动态,时间节点有关资讯和考试资料